“中国蓝莓产业正处于繁荣期。”香港媒体日前报道称,多项因素推动中国蓝莓产业增长迅速,但市场分散、劳动力成本提升等问题同样给中国蓝莓产业带来挑战。

《环球时报》记者通过调查采访个体种植户、蓝莓企业以及行业内专家发现,目前中国蓝莓发展正处于“疯狂扩张时代”,其背后隐藏多个痛点。中国蓝莓市场繁荣期还能持续多久?如何破解痛点难题?上述业内人士给出不同答案。

需求每年增长40%

眼下,云南省多个蓝莓种植基地内一片繁忙,挂着白霜的果子采摘后,通过冷链发往北京、上海等地。今年是云南省兰韵蓝莓创始人许东升种植蓝莓的第四个年头。今年,他的果子大概会在三四月陆续上市。“云南很多人都在种蓝莓,收入也不错。”许东升告诉记者,自己没什么经验,但好在周围人很多都在种,“大家可以互相学习”。创业过程中,许东升也利用互联网搜索论文,不断总结种植经验。

很多人认为,蓝莓是从外国进口至中国的水果。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所长、果树学教授李亚东向《环球时报》记者讲述了中国种植蓝莓的历史。“1983年我的导师吉林农业大学教授郝瑞先生已经开始研究蓝莓,他是中国小浆果研究奠基人。”李亚东说,我国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等地区很早就有野生蓝莓分布,当时长白山地区采收野生蓝莓,制成果干、果酒、饮料等产品销售,并延续至今。由于蓝莓具有极强的抗寒、耐酸能力,郝瑞提出将蓝莓作为改造长白山百万亩废弃沼泽地的先锋树种,并从美国引进优质蓝莓品种,由此开创了我国蓝莓研究与生产的先河。

李亚东回忆,从1983年首次引进到2000年,在近20年的时间里,我国蓝莓一直停留在研究阶段。在此期间,由于产量低、果子太酸,普通老百姓也并没有将蓝莓当成水果。转折在1998年,旅日华侨佟立杰研究了日本及美国蓝莓市场销售情况后,在李亚东团队帮助下,尝试在青岛建立第一个商业化和规模化的蓝莓种植园,此后中国开启蓝莓产业化之路。

李亚东称,佟立杰是中国蓝莓产业发展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多年过去,李亚东也没想到,蓝莓会飞出长白山走向全中国,“蓝莓”这个当初连果树行业内专家都感到陌生的名词,会飞向普通老百姓的餐桌。2008年,以联想为龙头的企业开始投资蓝莓种植。李亚东回忆,当时很多人提出“农业是未来的房地产”,资本也看好蓝莓发展的势头,从此我国蓝莓产业发展由“专家技术引导型”的推广模式,转变到“资本和市场主导型”的产业化生产模式,中国蓝莓进入到一个“疯狂发展的时代”,并持续至今。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全国种植蓝莓的省份从最初的10个扩大到27个,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东起渤海之滨,西至青藏高原都掀起蓝莓规模化种植热潮,栽培面积从最初的10公顷快速增长到7.36万公顷,年产量34.89万吨。

香港“亚洲水果”网站刊登的文章称,中国蓝莓产业一直处于明显的增长和扩张轨道上。英国黑革萝(Haygrove)集团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迈克尔·奥茨说:“中国的蓝莓行业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张,过去5年,蓝莓的需求年增长率约40%,与其他许多主要水果类别的温和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后者的平均年增长率约为3%—5%。”

“进入中国市场是一个激动人心且正确的决定。”黑革萝集团亚太区董事金泳斌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黑革萝2017年开始在中国设立子公司,并在云南西双版纳建设农场种植蓝莓,目前拥有约900亩蓝莓种植面积。

中国老百姓目前比较熟悉的佳沃蓝莓品牌,是鑫荣懋集团旗下的高端蓝莓品牌。该集团从2012年开始引进智利蓝莓,2016年又率先将秘鲁蓝莓引进中国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佳沃对中国蓝莓市场做出贡献,在其提出的“用眼过多,吃佳沃蓝莓”广告语中,老百姓开始接受蓝莓作为一种水果而存在。在国内,佳沃蓝莓拥有2万多亩蓝莓种植基地,每年的12月到次年5月上市销售。

中国蓝莓“疯狂扩张时代”,还将持续多久

“品种是当务之急”

“大钱大投,小钱小投。”李亚东形容,现在是中国蓝莓种植的“暴利时代”。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云南产区为例,种植第二年丰产,产值最高可达15万元/亩,刨去管理、采收等成本,每亩收入达8万元左右。

国际上蓝莓产业也处于“疯狂发展时代”。国际蓝莓组织数据显示,2022—2023产季,秘鲁约出口蓝莓29.7万吨,对华出口约3.6万吨。秘鲁蓝莓生产高峰在9月—11月之间,主要产区集中在北部海岸。另据美国媒体报道,自2020年获准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美国对中国的蓝莓出口量显著增加。2021年,美国向中国出口约14吨新鲜蓝莓,此外还出口491吨冷冻蓝莓和19.4吨干燥蓝莓。

规模扩张的背后,李亚东提出“品种是中国蓝莓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他认为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莓优良品种是当务之急。他表示,国外机构培育的蓝莓优良品种几乎全部申请了国际专利,2013年以来他们又开始申请中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而中国蓝莓虽有普通蓝莓品种,却没有与国外抗衡的品种问世应用,知识产权限制可能会成为我国蓝莓的“卡脖子”问题。

金泳斌表示,长期以来,种苗的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一个痛处。“以我们的经验,不仅在浆果类,而且在整个园艺领域——非法繁殖品种的速度和规模,确实阻碍了育种者将他们骄傲的产品带到中国。”金泳斌说,最终受影响的是消费者,“他们的选择会变少,口味范围会趋于固定,这对中国整个蓝莓行业的发展都是严重打击”。

李亚东表示,“卡脖子”的结果就是中国蓝莓逐渐失去价格优势。以国外新品种“优瑞卡”为例,目前在中国市场的售价是每斤60—80元,而中国蓝莓传统品种如“珠宝”等,价格目前只有每斤30元。对此,李亚东表示,中国的科研单位正加紧研发培育能与国外抗衡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莓优良品种,目前已经是“从0到1”“接近并达到1”的阶段。“最快三到五年我们自己的优良品种就会出来。”他说。

另一个是人工采收问题。李亚东说,由于蓝莓长在树上,需要保证果霜以及果实的完整性,必须靠人判断是否成熟且靠人工采摘,不能用机器采收。来自辽宁省庄河市的一家蓝莓种植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2013年左右,人工采摘费用为每天50元,现在已涨到一天150元,还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人,“庄河蓝莓成熟的时候在夏季,天气特别热,到采收季,全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摘(蓝莓),年轻人没人愿意干这个”。

外媒称,美国蓝莓种植者使用缓慢移动的收割机,轻轻摇落果实进入收集筐架。但李亚东表示,机器采收的蓝莓,只能用于加工产品,鲜食蓝莓目前只能依靠人工,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解决这个难题。

对于人工问题,金泳斌却显得比较乐观。他告诉记者,蓝莓行业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发达国家,不仅要为一个熟练工人支付高昂的工资,也会面临在产季无法招聘到足够多工人的窘境。而中国是农业大国,具有很强的人口优势。“我们雇用当地勤劳踏实的村民,实现双方价值共赢”。

行业将走向成熟和整合

尽管存在多种问题,但蓝莓产业显而易见的“蓝海”还是吸引了不少种植户入场。李亚东以辽宁丹东地区举例称,投资种植软枣猕猴桃的企业,前期经过市场和产业的挫折,最后很多改种蓝莓了。以往蓝莓周边产业,如建大棚设施的、灌溉行业的、买卖蓝莓基质的,很多都放弃主业投资蓝莓。

在迈克尔·奥茨看来,中国蓝莓产业预计将在未来5年内成熟并整合。市场竞争将加剧,利润空间将缩小,导致效率较低或技术较差的种植者退出。

李亚东告诉记者,目前国内蓝莓产业的龙头企业,在标准化种植水平上,和国外相比差别不大。但中国蓝莓行业目前80%都是小种植户、小企业,对品质的把控、种植的规范化等方面,都很难标准化。

此外,中国物流可以做到冷链运输,但超市等销售端很难做到冷链销售,这方面只有大企业有优势。

《2022年中国蓝莓产业数据分析报告》援引蓝莓业内预测称,中国蓝莓年需求量约为100万吨,未来市场还有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李亚东预计,中国蓝莓产业还有15年左右的黄金发展期。在他看来,中国是全球最适合种植蓝莓的国家,利用日光温室栽培早熟品种,中国可实现从11月到第二年8月近10个月的供应期,这是国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做到的。

其次,由于中国蓝莓种植区昼夜温差大,中国蓝莓的品质要比经过长途运输才能到国内的外国蓝莓要好得多。此外,中国还有消费市场优势。

中国果业龙头企业鑫荣懋集团相关负责人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国内蓝莓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产量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及种植户加入到这一新兴浆果产业中,但中国人均蓝莓消费量,距离一些发达国家还远远不够,三四线城市及乡镇还有足够大的下沉消费市场等待开拓。

《中国蓝莓市场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调研报告(2023—2030年)》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蓝莓人均消费为2.63公斤,而中国目前人均消费蓝莓量仅为0.26公斤,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中国的蓝莓市场足够大,足以容得下100家大型的企业。”李亚东称。许东升也表示,蓝莓的价格不会一直这么高,目前国内的蓝莓需求远远没有满足,先满足了国内的需求,再把质量提上来,然后才能谈出口国外。

内容来自:环时财经

相关新闻

  • 加速水果分销,产地水果一站采|第十七届亚洲果蔬产业博览会在杭璀璨开幕!

    加速水果分销,产地水果一站采|第十七届亚洲果蔬产业博览会在杭璀璨开幕!

    金秋十月,硕果满枝。10月28日,第十七届亚洲果蔬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本届博览会)在杭州国家博览中心盛大开幕。同时,2024苹果博览会暨2024苹果营销大会同期启动。 博览会开幕首日,便迎来了人潮涌动的壮观景象,到场观众人数迅速突破16000大关,创历年新高,展会现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各个展位前人头攒动,专业观众与展商深入交流,共同沉浸在这场盛大的行业盛宴之中。 本届博览会由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指导,iFresh亚果会主办,受到果业黑马商学院、水果名片、果业岛、淘天集团、美团、王掌柜、褚氏农业、…

    公司新闻 2024年11月1日
  • 培育良种、创新技术、玩出新潮 小杨梅“链”出大产业

    培育良种、创新技术、玩出新潮 小杨梅“链”出大产业

    随着温州丁岙杨梅开采,浙江一年一度的杨梅“江湖大战”拉开序幕。 拼上市时间、比个头大小、赛口感甜度……全省70多个有着杨梅生产的县(区、市),各有打法,抢占浙江杨梅C位,也让“中国杨梅看浙江”更加名副其实。 目前,杨梅是浙江省种植面积最大、产值最高的水果,面积达130多万亩,仅鲜果产值就有60亿元。而放眼全国,浙江省杨梅面积、产量、产值均居首位。 作为一种不易保存和运输、季节性极强的水果,为何浙江的梅农愿种、敢种、会种?梅农说:“卖得上好价,我们自然愿意种”;而让他们敢种和会种,则是浙江多年来致…

    媒体报道 2024年5月28日
  • 蔡立新:新疆林果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蔡立新:新疆林果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在乌鲁木齐举办的2024首届亚洲优质林果产业链(新疆)大会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总经济师蔡立新发表了《新疆林果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主题演讲,以下内容根据主题演讲整理。    ▎新疆林果发展现状 新疆地域辽阔,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独特,水土光热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供给基地,也是世界六大果品生产带之一。这里孕育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香甜瓜果。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

    公司新闻 2024年6月4日
  • 水果花车!好看好吃好创意!

    水果花车!好看好吃好创意!

    用鲜花来布置婚车是传统的装饰方式,近期一位网友就分享了一场非常有创意的婚礼,新人结婚用水果来装饰婚车,不但美观,而且饿了还可以直接吃,这种创意引来众多网友的围观。 海南儋州的王女士与先生近日举办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婚礼,他们选择用新鲜水果装饰婚车,新娘手捧花也别出心裁地使用了生菜。 王女士表示,这样的装饰既经济实惠,又不失美观,且与海南丰富的水果资源相呼应。这场婚礼不仅体现了新人对环保和节约的重视,也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创意。 网友们对此纷纷表示赞赏,认为这样的婚礼既新颖又充满个性,体现了年轻人…

    媒体报道 2024年11月14日
  • 8月31日东北冷鲜港!3场重磅活动见证生鲜农产品交易新时代!

    8月31日东北冷鲜港!3场重磅活动见证生鲜农产品交易新时代!

    8月31日,位于沈阳市浑南区的东北冷鲜港将迎来其历史性的开业时刻。作为国内唯一的全冷链环境下的生鲜农产品交易硬件平台,东北冷鲜港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先进的硬件设施和全面的服务功能,吸引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东北冷鲜港占地面积达1100亩,由毅都(沈阳)冷链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建设。项目已完成35.6万平方米果品批发市场的全冷链交易、物流硬件平台建设,冷库面积达35万平方米,库容高达80万吨,是目前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生鲜冷链物流中心。该平台拥有国际、国内领先的冷链物流体系及规模化、信息化的…

    公司新闻 2024年8月26日
  • 果界一周 | 果业热点一周盘点(2024.7.8—7.14)

    果界一周 | 果业热点一周盘点(2024.7.8—7.14)

    盘点果业热点一周 ,纵览行业发展动向 上周水果行业呈现出了怎样的发展动态呢? 我们一起来看 国内行情 海南万宁南桥镇首批面包果高价上市 海南万宁南桥镇成功种植并高价售出首批面包果,售价高达299元/个。该镇正积极推广热带作物种植,包括面包果,以发展特色农业。 苹果市场价格低迷,果农叫苦连天 业内人士表示,苹果的“红利时代”已过,当前水果大环境普遍低迷,且苹果本身就是大众水果,缺乏稀缺性优势,之前果农客商预测的后期苹果涨价,基本已成为泡影。 中国科研团队研发荔枝保鲜黑科技 中国科研团队研发荔枝保鲜…

    公司新闻 2024年7月15日
在线咨询
咨询电话
400-800-5752

周一到周五:9:00-18:00

水果名片
水果名片
资源库
资源库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