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蓝莓产业正处于繁荣期。”香港媒体日前报道称,多项因素推动中国蓝莓产业增长迅速,但市场分散、劳动力成本提升等问题同样给中国蓝莓产业带来挑战。

《环球时报》记者通过调查采访个体种植户、蓝莓企业以及行业内专家发现,目前中国蓝莓发展正处于“疯狂扩张时代”,其背后隐藏多个痛点。中国蓝莓市场繁荣期还能持续多久?如何破解痛点难题?上述业内人士给出不同答案。

需求每年增长40%

眼下,云南省多个蓝莓种植基地内一片繁忙,挂着白霜的果子采摘后,通过冷链发往北京、上海等地。今年是云南省兰韵蓝莓创始人许东升种植蓝莓的第四个年头。今年,他的果子大概会在三四月陆续上市。“云南很多人都在种蓝莓,收入也不错。”许东升告诉记者,自己没什么经验,但好在周围人很多都在种,“大家可以互相学习”。创业过程中,许东升也利用互联网搜索论文,不断总结种植经验。

很多人认为,蓝莓是从外国进口至中国的水果。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所长、果树学教授李亚东向《环球时报》记者讲述了中国种植蓝莓的历史。“1983年我的导师吉林农业大学教授郝瑞先生已经开始研究蓝莓,他是中国小浆果研究奠基人。”李亚东说,我国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等地区很早就有野生蓝莓分布,当时长白山地区采收野生蓝莓,制成果干、果酒、饮料等产品销售,并延续至今。由于蓝莓具有极强的抗寒、耐酸能力,郝瑞提出将蓝莓作为改造长白山百万亩废弃沼泽地的先锋树种,并从美国引进优质蓝莓品种,由此开创了我国蓝莓研究与生产的先河。

李亚东回忆,从1983年首次引进到2000年,在近20年的时间里,我国蓝莓一直停留在研究阶段。在此期间,由于产量低、果子太酸,普通老百姓也并没有将蓝莓当成水果。转折在1998年,旅日华侨佟立杰研究了日本及美国蓝莓市场销售情况后,在李亚东团队帮助下,尝试在青岛建立第一个商业化和规模化的蓝莓种植园,此后中国开启蓝莓产业化之路。

李亚东称,佟立杰是中国蓝莓产业发展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多年过去,李亚东也没想到,蓝莓会飞出长白山走向全中国,“蓝莓”这个当初连果树行业内专家都感到陌生的名词,会飞向普通老百姓的餐桌。2008年,以联想为龙头的企业开始投资蓝莓种植。李亚东回忆,当时很多人提出“农业是未来的房地产”,资本也看好蓝莓发展的势头,从此我国蓝莓产业发展由“专家技术引导型”的推广模式,转变到“资本和市场主导型”的产业化生产模式,中国蓝莓进入到一个“疯狂发展的时代”,并持续至今。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全国种植蓝莓的省份从最初的10个扩大到27个,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东起渤海之滨,西至青藏高原都掀起蓝莓规模化种植热潮,栽培面积从最初的10公顷快速增长到7.36万公顷,年产量34.89万吨。

香港“亚洲水果”网站刊登的文章称,中国蓝莓产业一直处于明显的增长和扩张轨道上。英国黑革萝(Haygrove)集团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迈克尔·奥茨说:“中国的蓝莓行业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张,过去5年,蓝莓的需求年增长率约40%,与其他许多主要水果类别的温和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后者的平均年增长率约为3%—5%。”

“进入中国市场是一个激动人心且正确的决定。”黑革萝集团亚太区董事金泳斌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黑革萝2017年开始在中国设立子公司,并在云南西双版纳建设农场种植蓝莓,目前拥有约900亩蓝莓种植面积。

中国老百姓目前比较熟悉的佳沃蓝莓品牌,是鑫荣懋集团旗下的高端蓝莓品牌。该集团从2012年开始引进智利蓝莓,2016年又率先将秘鲁蓝莓引进中国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佳沃对中国蓝莓市场做出贡献,在其提出的“用眼过多,吃佳沃蓝莓”广告语中,老百姓开始接受蓝莓作为一种水果而存在。在国内,佳沃蓝莓拥有2万多亩蓝莓种植基地,每年的12月到次年5月上市销售。

中国蓝莓“疯狂扩张时代”,还将持续多久

“品种是当务之急”

“大钱大投,小钱小投。”李亚东形容,现在是中国蓝莓种植的“暴利时代”。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云南产区为例,种植第二年丰产,产值最高可达15万元/亩,刨去管理、采收等成本,每亩收入达8万元左右。

国际上蓝莓产业也处于“疯狂发展时代”。国际蓝莓组织数据显示,2022—2023产季,秘鲁约出口蓝莓29.7万吨,对华出口约3.6万吨。秘鲁蓝莓生产高峰在9月—11月之间,主要产区集中在北部海岸。另据美国媒体报道,自2020年获准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美国对中国的蓝莓出口量显著增加。2021年,美国向中国出口约14吨新鲜蓝莓,此外还出口491吨冷冻蓝莓和19.4吨干燥蓝莓。

规模扩张的背后,李亚东提出“品种是中国蓝莓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他认为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莓优良品种是当务之急。他表示,国外机构培育的蓝莓优良品种几乎全部申请了国际专利,2013年以来他们又开始申请中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而中国蓝莓虽有普通蓝莓品种,却没有与国外抗衡的品种问世应用,知识产权限制可能会成为我国蓝莓的“卡脖子”问题。

金泳斌表示,长期以来,种苗的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一个痛处。“以我们的经验,不仅在浆果类,而且在整个园艺领域——非法繁殖品种的速度和规模,确实阻碍了育种者将他们骄傲的产品带到中国。”金泳斌说,最终受影响的是消费者,“他们的选择会变少,口味范围会趋于固定,这对中国整个蓝莓行业的发展都是严重打击”。

李亚东表示,“卡脖子”的结果就是中国蓝莓逐渐失去价格优势。以国外新品种“优瑞卡”为例,目前在中国市场的售价是每斤60—80元,而中国蓝莓传统品种如“珠宝”等,价格目前只有每斤30元。对此,李亚东表示,中国的科研单位正加紧研发培育能与国外抗衡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莓优良品种,目前已经是“从0到1”“接近并达到1”的阶段。“最快三到五年我们自己的优良品种就会出来。”他说。

另一个是人工采收问题。李亚东说,由于蓝莓长在树上,需要保证果霜以及果实的完整性,必须靠人判断是否成熟且靠人工采摘,不能用机器采收。来自辽宁省庄河市的一家蓝莓种植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2013年左右,人工采摘费用为每天50元,现在已涨到一天150元,还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人,“庄河蓝莓成熟的时候在夏季,天气特别热,到采收季,全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摘(蓝莓),年轻人没人愿意干这个”。

外媒称,美国蓝莓种植者使用缓慢移动的收割机,轻轻摇落果实进入收集筐架。但李亚东表示,机器采收的蓝莓,只能用于加工产品,鲜食蓝莓目前只能依靠人工,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解决这个难题。

对于人工问题,金泳斌却显得比较乐观。他告诉记者,蓝莓行业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发达国家,不仅要为一个熟练工人支付高昂的工资,也会面临在产季无法招聘到足够多工人的窘境。而中国是农业大国,具有很强的人口优势。“我们雇用当地勤劳踏实的村民,实现双方价值共赢”。

行业将走向成熟和整合

尽管存在多种问题,但蓝莓产业显而易见的“蓝海”还是吸引了不少种植户入场。李亚东以辽宁丹东地区举例称,投资种植软枣猕猴桃的企业,前期经过市场和产业的挫折,最后很多改种蓝莓了。以往蓝莓周边产业,如建大棚设施的、灌溉行业的、买卖蓝莓基质的,很多都放弃主业投资蓝莓。

在迈克尔·奥茨看来,中国蓝莓产业预计将在未来5年内成熟并整合。市场竞争将加剧,利润空间将缩小,导致效率较低或技术较差的种植者退出。

李亚东告诉记者,目前国内蓝莓产业的龙头企业,在标准化种植水平上,和国外相比差别不大。但中国蓝莓行业目前80%都是小种植户、小企业,对品质的把控、种植的规范化等方面,都很难标准化。

此外,中国物流可以做到冷链运输,但超市等销售端很难做到冷链销售,这方面只有大企业有优势。

《2022年中国蓝莓产业数据分析报告》援引蓝莓业内预测称,中国蓝莓年需求量约为100万吨,未来市场还有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李亚东预计,中国蓝莓产业还有15年左右的黄金发展期。在他看来,中国是全球最适合种植蓝莓的国家,利用日光温室栽培早熟品种,中国可实现从11月到第二年8月近10个月的供应期,这是国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做到的。

其次,由于中国蓝莓种植区昼夜温差大,中国蓝莓的品质要比经过长途运输才能到国内的外国蓝莓要好得多。此外,中国还有消费市场优势。

中国果业龙头企业鑫荣懋集团相关负责人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国内蓝莓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产量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及种植户加入到这一新兴浆果产业中,但中国人均蓝莓消费量,距离一些发达国家还远远不够,三四线城市及乡镇还有足够大的下沉消费市场等待开拓。

《中国蓝莓市场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调研报告(2023—2030年)》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蓝莓人均消费为2.63公斤,而中国目前人均消费蓝莓量仅为0.26公斤,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中国的蓝莓市场足够大,足以容得下100家大型的企业。”李亚东称。许东升也表示,蓝莓的价格不会一直这么高,目前国内的蓝莓需求远远没有满足,先满足了国内的需求,再把质量提上来,然后才能谈出口国外。

内容来自:环时财经

相关新闻

  • 一周果讯 | 榴莲价格跌破10元/斤;广东荔枝遭遇暴雨;北美推出2款粉色蓝莓新品种

    盘点果业热点一周 ,纵览行业发展动向 上周水果行业呈现出了怎样的发展动态呢? 我们一起来看 国内新闻 榴莲价格跌破10元/斤 伴随更多榴莲成熟上市,榴莲价格继续走低,目前市场中的榴莲基本都是金枕,一个星期前,每公斤批发价在30元到40元之间,最近已跌至15至25元之间。 广东300吨“冻眠荔枝”解冻上市 这些荔枝采摘于去年6月份,通过超低温保鲜锁鲜冻眠技术已“冻眠”10个月之久,解冻后,色香味可保持八九成以上,能够有效满足消费者四季享用新鲜荔枝的需求。 广东荔枝遭遇暴雨、冰雹,果农损失惨重 近期…

    公司新闻 2024年5月13日
  • 新疆打造林果特色优势的3个步骤

    新疆打造林果特色优势的3个步骤

    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丰富的品种资源和广袤的种植面积,成就了新疆“瓜果之乡”的美誉。 林果产业是新疆优势产业。2023年,新疆林果面积稳定在2110万亩,约占全国同类林果面积的13%。果品产量达1378万吨,其中红枣、葡萄、杏、香梨、巴旦木、新梅种植规模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新疆围绕推动林果业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林果产业结构布局,通过实施林果业提质增效,实现了果品质量和产量双提升、林果品质与效益双增长。 ▎扩大规模,优化布局 独特的水土光热资源,使新疆成为生产高品质果蔬的理想之地。2023…

    公司新闻 2024年4月5日
  • 马来西亚新鲜榴梿将出口中国!榴莲市场群雄逐鹿!

    马来西亚新鲜榴梿将出口中国!榴莲市场群雄逐鹿!

    大马与中国今日共签署14项合作备忘录和协议,其中包括签署马中免签意向书、马中住房合作,以及新鲜榴梿出口至中国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 农业及粮食安全部长拿督斯里莫哈末沙布和中国驻马大使欧阳玉靖代表中国海关总署,交换协定书。 至于新鲜榴梿出口至中国方面,则有农业及粮食安全部长拿督斯里莫哈末沙布和中国驻马大使欧阳玉靖代表中国海关总署,交换协定书。 这也意味著,今年开始,我国榴梿种植业者可直接将新鲜榴梿出口至中国。 议定书的内容规定有意向中国出口新鲜榴梿的农场和包装厂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并明确阐明农业和食品…

    媒体报道 2024年6月20日
  • 被“天价水果”除名的阳光玫瑰,品质、价格两极分化

    被“天价水果”除名的阳光玫瑰,品质、价格两极分化

    阳光玫瑰曾经是“葡萄中的爱马仕”,最高时曾卖出600-700元一斤的高价。 阳光玫瑰大约是2009年从日本引入我国,但刚刚引入我国时,它并非那么受种植户追捧。很多种植户在当时是不愿意种植阳光玫瑰葡萄,原因是这个葡萄品种产量低、抗逆性差、容易空心。后来种植技术逐渐成熟了,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阳光玫瑰葡萄才逐渐种植起来。 实现国产化之后,阳光玫瑰也曾卖出100多元每斤的高价,一些超市里阳光玫瑰葡萄成了“主打”的盈利水果,卖得量可能不大,但利润空间颇丰。 阳光玫瑰葡萄的种植范围几乎没有地理范围的限制,…

    媒体报道 2024年4月24日
  • 国产水果崛起,春节档水果零售竞争更激烈

    国产水果崛起,春节档水果零售竞争更激烈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年货采买与走亲访友送礼一定程度上属于“刚需”,作为健康年货的代表之一,水果也将开启春节旺销模式。 近几年,进口车厘子一直是春节档的“顶流”。车厘子红艳靓丽的外观被赋予了火红甜蜜的好意头,与春节喜庆氛围十分契合,而且车厘子常以大包装礼盒的形式售卖,送礼既有心意也有面子,满足消费者节日送礼需求。 在今年,进口车厘子的主产地智利迎来大幅增产,据统计,2024/25产季智利车厘子的出口量预计比上一产季增长50%。产量的增加有望带来价格同比下调,而更实惠的价格将有望吸引更多的购…

    媒体报道 2024年12月30日
  • 2024/25产季首批空运智利车厘子抵达中国,产量同比增长59%,将创历史记录

    2024/25产季首批空运智利车厘子抵达中国,产量同比增长59%,将创历史记录

    10月12日早上6时左右,本季首批空运智利车厘子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拉开了2024/25智利车厘子产季序幕。 首批到货车厘子来自智利种植、包装和出口商Río King,品种为Cheery Crunch,总到货量80箱,规格为J、L和XL,价格在700-1000元/箱。首批车厘子到货量不大,主要供应商超渠道客户,以及北方批发市场。首批到货车厘子偏红的糖度平均在17,偏黑的平均能达到21。 近几年得益于早熟车厘子品种更新,首批空运智利车厘子到货时间不断提前。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提前了5天,比2022…

    媒体报道 2024年10月16日
在线咨询
咨询电话
400-800-5752

周一到周五:9:00-18:00

水果名片
水果名片
资源库
资源库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