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的贮藏病害有哪些?
猕猴桃在贮藏过程中,容易遭遇哪些病害呢?
-
GuoJia 评论
猕猴桃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水果,但其在贮藏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害的影响,这不仅会影响其保鲜质量,还可能导致经济损失。以下是猕猴桃在贮藏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 一、贮藏病害的种类
1. **真菌病害**
真菌是猕猴桃贮藏期间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 **灰霉病**:由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常见于果实表面产生灰色霉层,导致果实腐烂。该病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容易发生,尤其在温度较低时,易于在未成熟或破损的果实上发病。
– **斑点病**:由多个种类的真菌引起,表现为果实表面出现褐色斑点,影响果实的外观和市场价值。较常见的病原菌包括Alternaria和Cladosporium属。
– **轮斑病**:此病通常由Colletotrichum spp.引起,造成严重的果实腐烂和变色,影响贮藏期。
2. **细菌病害**
猕猴桃也可能受到细菌的侵害,导致果实的腐烂和质量下降。例如,细菌性腐烂病由Erwinia spp.引起,表现为果实内部的水浸状腐烂,产生恶臭气味。3. **病毒病害**
尽管病毒病害通常不会直接造成猕猴桃果实在贮藏期间的腐烂,但某些病毒可能导致果实在生长过程中的畸形,影响果实的外观和品质,进而影响贮藏表现。### 二、贮藏过程中病害发生的原因
猕猴桃在贮藏中发生病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果实受损**:在采收和运输过程中,猕猴桃易受到挤压、碰撞,导致表皮受损。这些损伤为真菌和细菌的侵入提供了入口。
2. **贮藏环境不适宜**: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环境条件不适宜,会诱发或加重病害的发生。如湿度过高或温度不稳定,会促进霉菌的生长繁殖。
3. **果实成熟度**:成熟度过高的果实在贮藏过程中容易腐烂,较成熟的猕猴桃更容易受到病害的侵袭。
4. **贮藏时间过长**:贮藏时间超过适宜时长,果实的自我保护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扰。
### 三、病害防治措施
为了减少猕猴桃在贮藏过程中病害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 **选择健康果实**:在采收时,应选择无伤害、成熟度适中的果实,避免将病害果实混入贮藏。
2. **适当的采收与处理**:在采收过程中,要注意轻拿轻放,减少对果实的机械损伤,尽量避免果实碰撞。
3. **控制贮藏环境**:合理控制贮藏温度与湿度。一般来说,猕猴桃的最佳贮藏温度为0°C至1°C,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0%。同时,可以通过通风措施,调节贮藏气体成分,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氧气浓度,延缓果实的呼吸速率。
4. **使用防腐剂**:在贮藏之前,可以使用食品级的保鲜剂或抑菌剂来处理果实,如用硫酸铵、氯化钙等化合物,帮助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5.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贮藏中的猕猴桃,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果实,避免病害蔓延。
6. **采用气调贮藏技术**:气调贮藏(Controlled Atmosphere Storage, CAS)是通过调节贮藏环境中的气体成分(主要是降低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来延缓水果的呼吸,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这种技术适用于长时间贮藏。
### 四、结论
猕猴桃在贮藏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害的影响,包括真菌、细菌及病毒等。选择适宜的贮藏环境和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确保猕猴桃的质量和安全。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贮藏方法,以及对各类病害的深入了解与防治,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持猕猴桃的新鲜与营养,降低经济损失。
2周前